在美国,就业中的性别问题格外受到关注。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男女比例不严重失衡,除了一个行业——护理。
“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议题。”近日,在北京护理学会举办的“北京男护士论坛”上,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、弗吉尼亚英联邦大学护理学院教授、美国男护士“领袖级”人物Michael R. Bleich 教授如此描述。
文化的阻力,使得男性成为一名护士非常难。“尽管我很不愿意看到,但这确实是在美国就存在的问题。”Michael R.Bleich说,在公众的主观意识中,男护士仍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角色,“别人会说,你这么聪明,为什么不去当一名大夫呢?可实际上,每行每业都需要聪明的大脑”。
这种“固化的认知”映射到工作场景中,让男护士很多时候不被认为是脑力劳动者,他们被看重的往往是先天优势:比如病人转运、体位变更等,更倾向于有力气的男护士来做。在美国,男护士最常见的科室去向有三个:急诊、手术室、ICU,在亚洲同样如此。
此外,护理专业的男学生,在学校学习的时候,会碰到教职工中没有男性、教材案例很少出现男性,这都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专业,甚至发展到退学。在Michael R. Bleich的观察中,在美国这并不是个别现象。
美国:男护士比例应提升至40%
“如果不解决性别平衡的问题,日常工作就会一直存在隐患。”Michael R. Bleich 表示,传统观念认为,男性对病人的关怀照顾能力缺乏,这其实是一个误解。研究表明,男性能注意到的细节,女性未必可以注意到。调配护理人员性别比,能带来很多的成效。温州男科排行
在美国,医疗行业认为,病人最终死亡的一大原因源于医护对病人病情认识不周,缺乏相关的预见性。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、新泽西大学护理学院教授Gerry Altmiller因此表示,美国现在所有的医疗机构,都很强调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指标问题,在教育中也更注重让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,预判病人身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,及时将其“扼杀在萌芽状态”。
美国一项人力资源行业的研究认为,未来20年,护理行业如果不把更多男性引入,将无法完成社会需要的工作量。因此美国做了很多的努力,来吸引男性加入。
美国如今男护士占总护理工作者的比例是12%。在Michael R. Bleich看来,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出发,这个比例希望提升到40%。
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让学生做决定成为一名护士。”他说,美国的护理院校都主动出击,去动员学生进入这个行业。相关统计数据标明,美国50%的男护士,其亲属有护理从业者。且后者对他们成为一名男护士的选择表示“支持和认可”。
其次,是宣传的问题。让更多男性知道男护士的工作有多出色,知道这是一种“可以作为长久职业”的选择,就能够吸引更多男性加入。
中国:从“提出性别”到“淡化性别”
社会文化对男性从事护理带来的阻力,在中国并不比比美国小。温州男科排行
健康界从本次论坛上得知,如今我国400多万注册护士中,男护士约有11万,比例是2.7%。可喜的是:这一数字在不断上升。据原卫生部注册护士信息数据库统计,2014年男护士比例为1.9%,2010年则不足1%。
“男护士是一个独特的群体,在人数比较少的时候,需要凝聚在一起。”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顾问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程艮说,在这样的理念下,2012年12月,中华护理学会成立了男护士工作小组。
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,2014年4月,男护士工作小组升级为男护士工作委员会。同年,委员会宣布了工作的宗旨:提倡专业、信赖、没有性别差异的护理。其具体目标是,吸引更多男护士加入;拓展男护士在专业领域的发展;为男护士和男护生提供发展平台、职业规划,减少流失。
自此,各省份男护士工作委员会纷纷成立,并在所在地区开展“星火校园行”“男护士论坛”等活动,不断强化男护士在护理专业领域的“声音”。
“我们既提出了性别,但最终目的是要淡化性别,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我们是一个没有性别差异的职业。男女协作才是长远,无论是男护士还是女护士,只有扎根护理,才是硬道理。” 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理部护士长邓俊说。
“我们需要他们承担更多的角色。”Michael R. Bleich表示,男护士要成为研究者和科学家,创新者和改革者,最终成为行业的引领者。温州男科排行